也就是会试中的二阶段:殿试。殿试是在会试的同年四月举行,在皇宫的宫殿内,
以贡士身份参加考试,通过后成为进士,这个时候就可以为官了,
当然进士一甲第一名就是我们羡慕且熟知的状元,第二名是榜眼,第三名是探花。
二甲第一名称为传胪,这一次的榜才是金榜,金榜题名说的就是这一个。
考试的资格可谓是循序渐进,以童生身份考秀才,以秀才的条件考举人,
再以举人的身份考贡士,贡士再考进士。言归正传,曾国藩在考中秀才后,
运气似乎随即而来,在第二年他接着参加了举人考试,要知道举人考试就非常难了,
一个普通生能通过的四五十人而已,七八十人能考中一个,想一想现在的考试,
七八十人报同一个岗位,你有信心考这个第一名吗?其实,
对于这次考试曾国藩及家人也不抱什么希望,毕竟考个秀才都要七八次,
举人这么难的考试更不容易了。没想到这一次,曾国藩榜上有名,变成了曾举人。
为什么曾国藩这一次能这样顺利呢,原因似乎是“尚拙”的缘故,因为偏笨拙,
曾国藩是下了比常人更多的功夫,打下了扎实的基础,在考秀才的时候他摸透了应试方法,
知道怎么写作应试文章,积累加上写作方法,让他考取举人看起来毫不费力,其实就是这样,
没有一定的积累,很难在这样的考试中取胜,曾国藩有句名言:“天下至拙,
能胜天下至巧”,这也是鼓励自己的信条,在读书学习时,不读懂上一句,不去看下一句,
对于知识学习一个弄懂一个,绝不是蜻蜓点水,一晃而过,不看完一本书,不去摸下一本,
强调百分百掌握。这样的慢学习,让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,为以后的考试成功提供了保障。
曾国藩考中了举人后,非常得意,认为进士近在咫尺,时囊中之物,
这时候的“傲”的性格无疑展现出来,很多时候越在意的越得不到,
不计较了反而得到了你想要的。这一次,现实却给他当头一棒,会试失利了。落榜以后,
曾国藩没有回家。由于第二年要开恩科...